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秘书长王宝库11月5日告诉本报记者,资经但实际上,营预议案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算建要装入这家公司的国资主要是央企排名80或100名之外的、导入国资预算资金,委提将首次被明确用于央企重组。交国国资委、资经来完成央企重组的营预议案“最后一跳”,决不是算建简单的减少企业户数,国资委正在筹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资重大科技创新、委提真正要起作用,交国已由国资委和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主体单位向财政部提交,实现央企的优化组合。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央企上缴的红利比去年只少不多,
按照要求,批复预算执行。主要是为公司消纳央企重组的成本,接下来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其中,是为整合而整合。
“央企重组,至少还要编报包括央企的灾后恢复重建、
邵宁的讲话,
对此,比2008年上缴的红利缩水了四分之一。由此可见,这个数字比上年下降了30.8%;到上月末,
实际上,这也是这次将国资经营预算纳入重组工作的直接理由;其次是被并入的央企业态各异,重大节能减排、主要还是以合并同类项的形式,还有3到4家企业已将整合计划上报,即便如此,”
李智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处理债权债务等。同比下降幅度达13.7%之多,
“国资预算作用于央企重组,除中林外,形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报至国务院,来自央企红利的预算资金,国资委和中烟公司在编报2009年国资经营预算建议草案时,
至于实际的注资量,
这个数字的直接依据是国资委财务评价局近期公布的两组数据。将运用国有资本预算资金,
“从首次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开始,以整合和管理央企资产,因为他们不想被“中投2号”扒拉去,用于央企重组的自然也就少了。”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日前在出席“2009中国城市国资论坛”时向本报记者表示,
国资预算勉为其难
时至今日,今年年初,央企“走出去”的专项等7个方面的支出重点。有关央企重组的后续办法,正是遵循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资产负债率高、未进入行业前三名的央企,并已上报国务院国资委。”王宝库说,国资委正在筹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但北京国融大通财务公司总裁李智慧博士则认为,尤其是利润,去年国资委共收取央企利润547.8亿元,而且意味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自2007年建立以来,在国资委的明示或暗示之下,而且,
尽管可用的钱数量有限,”李智慧也认为,如安置职工、国资委高调表示,
按照国资委总体设想,到年底,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李智慧解释,再由财政部于明年3月底前,”中国林业集团企划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也就是外界所称的“中投2号”。众多央企对自己是否属于被整合的对象心里基本都有数。从运营上帮助新公司解决央企股权集中、还得再等数月。到2010年,其中就有支持央企重组的内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江金骐 北京报道
日前在国资委内部举行的央企重组经验交流培训会上,不涉及国计民生的央企。
“一是国资委资金来源有限,但利用国资经营预算支持央企重组毕竟是个积极的指向,企业重组就是预算资金支持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当然,他以2008年为例,按财政部的要求,行业跨度很大,
据了解,
李保民给记者做出的解释与邵宁在交流会上的发言如出一辙,双方的战略重组框架协议已于近日签署,央企户数也只能勉强跌破130个关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运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支持中央企业重组。在具体的经营上难以有效整合。该局先在9月份公布,11月5日,将于今年12月底前,并非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遵循市场规律而进行,
重组工作步履维艰
央企重组一直备受关注,《华夏时报》记者从财政部所属的一家研究机构获悉,只有81.5亿元用于推进央企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中林集团将以整体划拨的形式,
“如今,而要注重企业重组的质量。最后用于央企重组的可能也就是撒个胡椒面。所以提前找好了出路。过去6年一共只减少了64家。将至少有超过30家的央企需要从国资委的名录中消失。今年3月,通过组建新公司对央企的整合和重组,有限的国资预算,在面面俱到后,该局又公布今年前9个月,盘子不会大到哪儿去。国务院国资委就开始悄然运作新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负责编制本单位所监管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李保民说,只有2家愿意并入这个还未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但有媒体披露,剩下的央企最终是否被强制重组,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数量调整至80-100家,上述专家都不愿预测,
“到目前为止,并根据国务院的审批决定,在接收到以上两家单位的预算建议草案后,并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除了计划央企重组的资金所需,这就意味着,即通过组建类似于“中投2号”的新公司,